fbpx

RESOURCES

【非常爸爸】林立仁出身商業世家 擇慷慨而活 學習做人生好管家

by | May 21, 2020

現在我做了爸爸,我才明白子女要跟父母溝通,但當年在溫哥華我只懂得拼命唸書,認為只有讀書才可以令我出人頭地;我又拼命做兼職賺錢,也認為只有『錢』,才可以給我安全感。當年我沒有怪責父母,他們也是受人陷害,但我從來沒有跟父母說過我的內心感受,一直將仇恨藏起來。」在記者眼前的林立仁、架着一副眼鏡、談吐間透出謙謙君子的氣息;在說起當年的故事,已是過眼雲煙,心中已不存在仇和恨了。

全程投入開展人生新頁

過去我受金錢迷惑,追逐名利,但在過去10年我逐漸學習『慷慨』,不再以抓着金錢作為人生目標及安全感。」林立仁說起來輕描淡寫,當中經過好幾年的掙扎和「醫治」創傷;尤以當年只有20多歳的他,已站在銀行及金融界高級管理的地位。

甚麼令林立仁今天淡然退下火線,決定開展人生「好管家」這項工作呢?在2017年10月,林立仁人生中遇到另一次危機;公司突然將他所屬的部門撤掉,在震驚與惱怒下,收拾心情;他毅然放下超過20年的銀行及金融界別的工作,當2018年1月正式離開公司後,他全情投入著書立論、分享自己經驗之外,徹底地轉型成為一個全職宣講「慷慨」理念、將心志付諸行動的人。

林立仁有一位十分支持他的好太太依文 

「人是自私的,你要他慷慨,真的是很難!如果沒有宗教信仰的幫助,我一定辦不到。今天我整個家庭用行動去實踐『慷慨過活』,這才是我想過的有意義人生。」林立仁說得平常。他認為如果人生只是營營役役,好像他以前的工作,在金融機構拼命去賺取金錢及高位,他不會快樂。就在他拼命為金錢鑽營時,倒頭來在2014年,他發現自己得了憂慮症,導致此病的根源就是如何可以賺得更多金錢。

承接過去一直受金錢迷惑

林立仁當時已經結婚有自己的家庭,並育有兩個小孩;他也供養父母、祖母等多人。社會經濟衰退,過往所賺取的豐厚收入,一下子每下愈況,這樣令他內心充滿恐懼;他憂慮金錢不足,不能保護到身邊所愛的人;在壓力下,終於情緒出現問題。

林立仁一家四口都遵從「慷慨」的原則生活

由於少年的仇恨種子深深埋在他的心底內,他承認過去一直受金錢的迷惑,不肯放下。但今天林立仁接受訪問時露出陽光般燦爛的笑容,他是怎樣豁然開朗呢?

「我學懂應當『一無掛慮』,但學習的過程中分了3個階段,在信仰的帶領下一步步去實踐。」林立仁說起來雲淡風清,但要真正行動起來,也非一般容易,要經過割捨及信心。他是靠着一份信念支持他過「慷慨的生活」。

甚麼叫「慷慨的生活」呢?林立仁除了篤行「十一奉獻」(捐出薪金的十分一)給教會,以助教會發展外,他個人及家庭都遵從「慷慨」的原則生活,以金錢和時間去幫助有需要的人。或者外人會不了解,甚至可能訕笑他。不過他有一位十分支持他的好太太依文,及願意承傳父母品行的兒女思正和思慧。

甚麼是賺夠呢?

「一般中產家庭可能會追逐名牌,甚至奢華的享受;但我們都過得簡樸。8歲的大女兒性格純樸,有『慷慨』的天性,我們不用教她,年紀很小已經很樂意與人分享食物,賙濟真正有需要的人。5歲的小兒子也願意遵守每次擁有1件新玩具,便捐出自己2件舊玩具的『慷慨』原則。」林立仁談起一雙可愛的子女,臉上不期然流露父愛的光采。

擁有美國康奈爾大學(CORNELL UNIVERSITY)學位的林立仁,1993年畢業後曾在芝加哥過着日夜顛倒的金融交易的工作,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;1994年回流香港,亦紥根香港。本可以繼續賺盡人生所有。記者問他:「很多做你們金融行業高級職位的人,30多歲已經賺夠退休。」林立仁立即截住記者追問:「甚麼是賺夠?」

林立仁 開辦「慷慨家庭」講座, 探訪老人院做義務工作是當中的一環

是的。金錢是不會「賺夠」的,只會跌入永無窮盡物慾之中。林立仁追求另類的人生,他選擇回歸家庭,選擇寫書、應邀到教會及學校團體分享自己的經驗;選擇開辦「慷慨家庭」講座,讓一家人談談「錢」;更讓家長和孩子透過做義務工作,一起進入社區、透過施予,拓闊眼界;因為他要展開人生不一樣的新頁,要當人生真正的「好管家」!

Source By 風新聞編輯部

Subscribe to Blog via Email

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subscribe to this blog and receive notifications of new posts by email.

9 + 2 =